新增出租车
榆林市交通执法部门将所查扣达到报废年限的非法运营车辆进行统一销毁。
1、运力短缺致非法营运猖獗
7月15日上午,榆林市交通执法部门对16辆达到报废年限的非法营运“黑出租车”进行统一销毁,这也是榆林市对于“黑车”的一次最彻底处置。由于“黑车”盛行,从5月21日起,榆林市交通局、公安局、公安交警支队、监察局、民政局、信访局、人社局、残联等单位联合执法,截至目前,累计查扣各类违法车辆185部,使榆林市区黑车基本上销声匿迹。
而此前,仅由榆林市城市客运管理办公室单一主体查扣“黑车”的力度曾经大打折扣。“有的时候残疾人把门挡住一两个月不能正常办公。”榆林市城市客运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小鹏说,与之相应的是黑车满街跑,查处难。除了榆林市区,在靖边、吴堡、定边等县区,由于正规出租车的投放量并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黑车泛滥成灾。
“黑车为何会多,首先是有市场,正规出租车辆少满足不了市民出行需求;其次是非法运营车辆执法、管控难。”靖边县城市客运管理所所长王平说。一方面,各级交通部门握有投放多少数量出租车的权力,另一方面,交通执法部门又有着查处非法营运车辆的执法权,然而,好多中小城市却是黑车泛滥。这种状况不仅遭受到广大乘客的诟病,更让正规出租车主们难以忍受。近几年,由于“黑车”的大量存在,榆林市区及靖边、神木、吴堡等县城,出租车主的联合罢工抗议已出现多次。
“运力跟不上是关键因素。”刘小鹏说,“根据长安大学为榆林所做的交通规划设计测算,到2015年榆林城区应投放出租车为1600辆,而现在实际运行出租车是1040辆,总体偏少。”在县城拥有20余万人口的靖边,出租车为361辆。在人口更少的吴堡县,县城仅有出租车30辆。
2、出租车投放面临诸多难题
既然运力短缺,为何不多投放运力?市县交通部门似乎都有“难言之隐”,这其中,以何种方式投放出租车首当其冲。
一度如何增加运力成为榆林市及靖边、吴堡等县交通部门考虑的主要方向。榆林市交通局曾于2013年12月6日召开了关于榆林城区新增500辆出租车的听证会,而榆林市城客办也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并拿出了方案。“原来上级主管领导要求城客办到外地去学习出租车管理的先进经验,主要考虑学习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公司化运营模式,但随后南京等地的出租车公司化运营中出现了因‘份子钱’太高的纠纷,证明公司化也并不完美。”刘小鹏说。同时,由于在2008年榆林市采取摇号将新增出租车投放给个人的方式曾引起人们普遍质疑,个体经营和公司化经营成为管理部门在选择投放方式时所面临的两难选择。而随着煤炭价格下滑、经济增速放缓,榆林城区流动人口大幅减少,加之榆横新区新投放60辆出租车以及多部门的联合执法查处,榆林城区黑车泛滥的情况基本改观。基于此,曾有人大代表建议暂停新增出租车的投放。
榆林市区的暂停投放,对于人口变化较少,运力更加短缺的靖边和吴堡等县却产生了影响。“原来听说市上新投放一批出租车,我们也准备按照市上投放的方式在县城投放。”王平说。而根据现实情况,榆林市新增运力可能性并不大,如何新增出租车依然困扰着靖边和吴堡等县的交管部门。
由于县城较小,仅有30辆正规出租车的吴堡县不止在如何投放上有疑惑。“除了以什么方式投放的问题,还因为这已有的30辆车,都是个人性质,他们既担心政府新增运力,又不愿意让黑车跑。”吴堡县交通局局长王振平说,“如果出租车多了,生意不好了,这些人又会成为不稳定因素,管理部门在如何改变现状上有着多重压力。”
3、多重因素致行业畸形发展
由于出租车数量上的严控而形成的行业垄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出租车成为“香饽饽”。
在2008、2009年,这种炒作达到高峰,使用期限8年的出租车在两三年后还能从四五十万炒到六七十万,老户的价值更高。而在榆林市区以及靖边、吴堡等县,更是有不少的老户,由于进入行业较早,成为部分人的“铁杆庄稼”。“榆林1000多辆出租车里有464辆所谓的老户车,没有年限,几乎成了铁饭碗。”刘小鹏说。
“除了老户,还有的车放下去,收不回来。”王平说。而在记者的走访中,不少出租车司机更是在车辆只剩一年使用期限、车辆老旧的情况下标出二三十万的“高价”甩卖,而有人卖也有人买,买的人冲着政府因为寻求稳定而对车辆经营使用年限延长的预期。
由于老户、私户以及后来政府力推的公司化运营管理犬牙交错,形成各自的利益地带,加之顶层制度的缺失,出租车数量管理未实现根据人口增减而相应增减的机制,出租车经营权难以实现个体之间、公司之间的有效轮转,公益性缺失、过度逐利的局面衍生出打车难、打车贵、拼座、宰客等种种乱象。
4、基层市县的改革尝试
近几年,竭力想破解难题的陕北部分市县交通管理部门也尝试着不同的策略。
在2013年之前,拥有272辆出租车的定边县黑车一点也不少,2013年8月,在多次调研内蒙古、西安、北京、神木等地出租车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定边县采取由政府控股51%新成立腾翔出租公司,出租车直接投放给公司、个体承包的方式,原计划投放328辆,实际投放了230辆。“政府控股模式的优点是我们可以根据市场对于运力的需求随时增加车辆,而在效益不高的情况下,政府还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定边县交通局工委主任张万成说。而实现运力投放之后,定边县城的黑车几乎被正规出租车完全挤掉了。
而延安市对于出租车的改革更为彻底。“原来延安453辆出租车是个体挂靠,管理部门面对着453个老板,比较难管。延安是旅游城市,要提升服务,必须想办法。”延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县级调研员郝正孝说。
2013年1月,延安市对原来的出租车进行了资源整合,提出了收购(按每车每年6万元,分5年总计30万予以回收)、股份制经营(车辆产权属于公司,股份比例公司60%,个体40%,每年按股分红)、经营指标承包(承包期限5年,出租车产权归公司所有,5年期满后全部归公司自主经营)三套方案。由于市场炒高价格与公司回购价格落差,方案出台后便引起个体户的不满。在改革中,延安市最终顶住了社会的压力,实现了整合目标。在整合之后,如今,针对火车站、机场等地因拥堵、客源少出现的出租车不愿去跑的现状,延安市交通管理部门采取排班抽调的方式,根据飞机、火车到站时间点安排出租车到机场、火车站接客,有效缓解了乘客打车难的现状。
但延安只是个案,更多基层交管部门在谈到出租车改革时,更关注的却是延安在维稳上所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5、亟盼出租车整体改革方案出台
长久以来由于多重因素形成的交通行业积弊亟待破除和规范。而各级基层交通部门更为期盼的是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工作小组将会拿出的出租车整体改革方案。
随着专车的出现以及义乌取消出租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全面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管控,出租车行业的改革越来越近。“不同的市场应采用不同的政策,进行差异化的管理。”长期对交通行业进行研究的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姚志刚说。“从目前来看,政府的服务管理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节奏是显然的。应该把门打开,但门槛要大幅度提高,而不是门窄,门槛低。”
那么,一些中小城市充斥的老户、个体车辆满街的格局能否打破,出租车经营使用能否实现有效合理的流转,基层管理部门对于如何投放运力的困惑能否在改革方案中给予明确规定,出租车有偿使用费会不会取消,这种种问题,让人们对即将出台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充满期待。